中国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腐败多发受关注
阅读[5313] 回复[0] 打印 | 收藏
字体大小: 小 | 大
 
|
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从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 ~. W% V% m: S0 h. M
; C9 p- K8 q' u% M1 V, O 2009年,中国人均GDP达到3600美元,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各类陷阱已不同程度地凸显,但可喜的是,中国经济依然增长强劲,如何在加速发展中越过这些“陷阱”,不仅是执政党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也是每一位中国人必须面对的挑战。
( g0 o0 r; M0 W5 [9 z. Z# G! M, E$ E$ T7 @3 ?& u
为此,人民论坛杂志在人民论坛网、人民网等做了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问卷调查,受到网友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参与调查的网友达6575名;此外,人民论坛记者还分领域调查了50位专家学者。本报告对两个群体的 调查结果进行了简单对比分析。2 H2 u! q2 V6 r( ]$ W6 G6 x
# G. r# s( V+ L 调查结果) k2 v7 Y6 L8 A6 r* |: q
, `7 T4 g; V: f: M6 i3 k& u% a) f
·最可能诱发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腐败多发,民怨较重”(占52%),“贫富分化,阶层固化”(占44%)
) }/ O. b. s" z3 ?% {2 `' v4 I% o% z; ^
· 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系数,60%的网友认为在0.5以上(风险系数设置为 0-1),90%以上的专家认为风险系数在0.5以下7 O+ I% Z b* \
/ {: D- K# G' t! a: n ·跨越陷阱的最大忧虑,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腐败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既得利益集团阻碍改革”、“社会保障和分配难题”) y0 F4 r. m7 }# p7 ]4 ]: M, h
( c1 N$ T: L b7 K 中国可能掉入陷阱的最大诱因( R. F# m. E1 O% J& m7 j
H9 q) ~* g1 e “腐败多发,民怨较重”(占52%),“贫富分化,阶层固化”(占44%)分别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
\+ K0 s2 B& A
. e0 q6 t- M. w0 @$ W0 D3 Z7 O 您认为以下哪类问题若不能有效解决,最可能诱使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调查结果显示,比例最高的是“腐败多发,民怨较重”,占总人数的52%;其次为“贫富分化,阶层固化”,占总44%。! \6 Z2 ], J+ |: e! e; I
" l- ^; \$ {% P1 ~$ H
腐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自古至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国还是小国,腐败问题导致政权更迭的现象并不鲜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卓元在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最大的威胁来自权力和资本的结合,即腐败问题。那么,腐败问题在当今中国的严重程度如何? 调查结果显示,76%的网友认为“严重”,18%的网友认为“比较严重”,累计比例高达94%。而针对50位专家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仅有30%的专家认为腐败“严重”,26%的专家认为“比较严重”,累计比例为56%。
" n- U- f+ v# g; V9 z2 M3 T0 h t& A- d# t# N# A
除了腐败,另一大特征“贫富差距”在中国的严重程度如何?人民网网友表示,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是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调查数据显示,73%的网友认为“贫富分化,阶层固化”这一问题“严重”,22%的网友认为“比较严重”,累计比例高达95%。同时,专家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严重”的占40%,选择“比较严重”的占28%,累计比例为68%。0 D- T' \$ H, }. r/ t2 _4 Z. t9 J
0 Z9 Z0 R5 z- r8 g5 Q' o 由此可见,针对官员腐败和社会贫富差距这两大问题,网友对其严重程度的判断都明显高于专家,这一方面反映出网友们高度的忧患意识,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网络媒体的特点,即网络媒体的开放性、自由性、匿名性使任何人都可以充当言论的制造者、信息的传播者,放大了网民个人的话语能力,“博客”、“微博客”的出现更是使网民个体拥有了具有即时全球传播能力的“自主媒体”。这一方面扩大了大众的言论自由,但另一方面也导致网民情绪化的发泄多于理性的判断,因此需要我们做出客观的分析。而专家学者由于掌握了分析社会现象的理论工具,其思考具有较高的理性,因而看待问题也就更全面、客观。有专家指出,我们的社会矛盾虽然越来越多,但并没有到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的程度。同时,部分专家也提醒,房价过快增长,增加了富人的收益,财富进一步向富人集中,拖垮了城市中产,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社会结构的刚性化趋势意味着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固化,而这很容易导致底层社会不满情绪的积蓄、阶层意识和冲突意识的不断强化。2 F( g: Y w z6 d3 J
* z8 x m, u5 `9 O2 Z" m 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系数
$ ~# ]! S# q8 d7 V
6 C r" p8 R& c- u 60%网友认为在0.5以上但90%以上专家认为在0.5以下+ ]+ e( a; y0 H6 e6 |4 G
% n% G# T5 m* V 未来5年,您认为 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系数有多高?(风险系数设置为0-1,其中0.5为风险一般,0.5以上为风险大,0.5以下为风险小) 调查结果显示,37%的网友选择了0.5-0.9这个区间,26%的网友选择了0.1-0.5这个区间,认为有100%可能性的也占了23%,14%的网友选择了0.1以下。由此可见,60%的网友认为风险系数在0.5以上。但针对50位专家的 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专家认为风险系数在0.5以下。2 |8 F. M: Q3 ^ _/ R
1 g& Y* i- M2 _$ ]4 X% j* ^/ A q' E
为什么60%的受调查网友认为中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性很大?在调查中,网友们表示,中国经济虽然增长强劲,但与“中等收入陷阱”相伴随的一些现象或特征在中国已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民论坛网网友感叹道:“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这些现象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让我们感到揪心,感到失望!”而专家表示,民众之所以对中国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忧虑,一定程度上正是他们心怀祖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热情所致。当前,非常有必要将一个敢于应对挑战、开放自信的政府形象全面展现在民众面前,从而提高民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接受我们采访的专家大多是对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深有研究的学者,他们一致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繁荣的背后,政治、社会、环境问题不少,某些问题还有日趋严峻之势,但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并不高。不管是奥运、世博的成功举办,还是汶川、玉树抗震救灾,这些都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善于应对各种挑战,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这些都有利于中国规避陷阱。 m+ V6 D+ `& V T( j( n2 ^
$ F1 `7 y5 P6 l5 ]5 | 相应地,在面对陷阱的信心指数这一调查中,37%的网友信心指数(信心指数设置为0-1,其中0.5为信心一般,0.5以上为信心较大,0.5以下为信心较小)在0.1-0.5这一区间,33%的网友选择0.1以下,总计70%的网友表示信心指数在0.5以下。而专家信心指数却比较高,52%的受访专家选择的区间是0.5-0.9,24%的受访专家选择0.1-0.5,还有6%的人选择是1。也就是说,近六成专家的信心指数在0.5以上。
' O: G& }% H( |& T- B 最大的忧虑在哪里5 l+ v" f w7 r9 g) [* j' U- k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腐败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既得利益集团阻碍改革”、“社会保障和分配难题”
5 \0 x- C6 N8 F$ V' Q/ ^# ? 温家宝总理曾言,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面对难题,我们应当有信心。但信心从哪里来?专家表示,信心来自于我们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准确判断。当问到“跨越陷阱,我们有哪些有利因素”这一问题时,调查结果显示,51%的受调查网友选择的是“各领域的改革在持续推进,更加追求社会公平”;40%的受调查网友选择的是“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36%的受调查网友选择的是“坚强的领导核心”;33%的受调查网友选择的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高位运行”。
* u+ P5 h' D. T: _0 }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高伟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中等收入国家都会陷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只是个例,而不是通论,并非魔咒。同时,受访专家一致认为,在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去年“一枝独秀”,成功消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经济增长达到8.7%。经济的稳定运行为跨越陷阱提供了强劲的支撑力。同时,中国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都在稳步推进。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强调,“我想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无论是党中央,还是人民群众,都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智慧,中国绝不会误入中等收入陷阱”。人民论坛网网友也留言道:“中国的未来尽管困难重重,但同时充满希望。”8 K4 o! |7 |. x
当然,与有利因素并行的还有不利因素。针对“您认为跨越陷阱,最大的忧虑在哪里”这一问题,因专家与网友的调查结果比较接近,我们进行了累计计算(网友6575人,专家50人,总计6625人)。结果显示,比例最高的是“腐败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占总人数的80%;其次为“既得利益集团阻碍改革”,占总人数的62%;第三是“社会保障和分配难题”,占总人数的59%;第四是“政治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改革的老命题”,占总人数的54%。" H8 G8 q1 p7 I- G( C
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当下的困境是腐败蔓延、分配不公、社会失范,其核心因素就是既得利益集团。任何一个既得利益者,在经济“最大化”动机下,不但不会主动让渡利益,而且会保守自己的利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卓元指出,“中国的改革是要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蛋糕,没有大决心,就干不好,推不动”。这样,为了分好蛋糕,就需要政府来主导收入分配。然而,大众的的疑问是,政府能成为公正的第三方吗?如果不公正,其不恰当的介入只会助长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学者卢周来建议,“必须下决心推动以行政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政府职能重点应该适时转移,由仍将注意力集中于经济建设,转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即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搞好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 T, P# K* ~, L 但政治改革是有风险的,一味照搬西方模式,就可能落入一个“南辕北辙”的局面,出现“民主乱象”。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所长房宁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有路线图的,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没有时间表的,也不可能事先人为地制定一个什么时间表,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谨慎地、周全地进行”。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高源)6 D" u# Y* x1 K! F7 F3 d. L
网友声音
+ B) ]# v0 o: y& r' L- v 贫富分化:快乐而幸福的生活是属于富人的
+ v4 R; z, {( ]9 } 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已经非常严重。我们看到,有一部分人挥金如土,而另一部分人则温饱难以解决。
: t% p3 N# T! ~ A/ k& q+ O9 b' m —— 网友evelyn
- M3 R7 s% E2 |1 x) [$ i. k 中国现在真的很富有吗?说句良心话,是比较富有,但贫富分化日益悬殊。经过经济危机之后,中国的富人是越来越富有,相比而言,穷人就越来越贫穷。中国富了,能说人民富了吗?快乐而幸福的生活是属于富人的,与大多数穷人无缘。+ K7 Z5 _( F. t" R: M4 A
——博客论天下
4 Z. b/ F* c M$ `( j$ n 腐败:公权力私有化是腐败的根源
, |" O- N, o( ]2 _ 现在普遍是小偷偷出贪官、艳舞舞出贪官、修路挖出贪官、日记写出贪官、情妇牵出贪官、官官相杀杀出贪官、突击提拔现出贪官、不幸事故牵出贪官。# a( n7 u& |4 e
——网友见证者
: H* f6 f! |& B+ D* e+ K( l: b3 b “温和腐败”像烧不尽的野草,必须铲除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其像不断扩散的癌细胞,必须培植更多的健康细胞与之决战。改变腐败日趋泛滥与道德渐欲迷失的趋势,是摆在人们眼前的当务之急,每一个人都是廉洁廉政文化的创造之源。: R! D% y# R3 I+ Y
——网友江湖论道5 m" u) B9 C0 T
腐败的泛化、深化,追根溯源,无一不与权力私有化有关。权力私有化的结果,使中国社会出现了众多的“分利集团”,他们像恶性肿瘤那样寄生在国家和社会健康的肌体上,依靠社会生存但又极大地损害着社会。" F9 C1 G, o0 I( }; X+ ]
——网友九九
1 Z: g, R; \+ P1 p9 v! b/ ` 经济:良好局面VS跑不动的马车
+ q# {7 b' l% u# w- J* @: ] 在发达国家经济继续震荡调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政府转向市场,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稳定性提高的格局下,2010年中国经济有望出现相对温和的增长和较低价格上涨的良好局面。
# g2 B7 S# K. c ——网友中华第一% l; I. H! X2 M( u& ^: |
2010年初,郎咸平预言中国的经济不容乐观,我深有同感。消费这一驾马车已经跑不动了。老百姓哪敢消费?用什么去消费?而出口,面临着贸易大战、汇率大战和成本大战。这三个大战之后,我们的出口马车还能跑多远?现在还有一架马车拉着中国经济向前走,那就是基础建设。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靠持续的投资基础建设发展成为经济强国的。在其它两架马车跑不动的情况下,能靠基础建设把经济拉动起来吗?
! K3 Q ^4 R. {, M ——网友肖剑; u& P8 \' i8 l4 O3 y8 p8 F
城市化问题:农民进城是一个陷阱
1 G3 }) _0 Y7 }& h 农民进城是一个陷阱:无论是城镇化,还是土地私有化,在当前的环境下,都是一种资本力量的阴谋,他们的目标是——将农民从世世代代生养他们的土地上驱逐(转移、吸引)出去。有点闲钱的农民,可以让他们住进城市早已设好的鸽子笼;没钱的农民,则让他们自生自灭在城市每一个肮脏的角落。
5 F6 {$ j# g V" z* n ——网友沧海% L6 s S2 J# e" z' Y
口号喊的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际是:城市,让生活更烦恼。 s. T3 h6 ?5 c) t# Z0 E
——有作为的角落博客& ]; W S+ y1 F. r( a: N& d
中国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吗 顶级专家激辩中等收入陷阱
# _, b% m1 j! F2 Z+ u% d ——许多国家未能打破这一魔咒,公众意见调查与十余位顶级专家锐思激辩
9 c7 z# v/ e4 E L0 ? 为什么世界工业化已经进行了250余年,近200个国家中只有少数发达国家?为什么许多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常常“跌跟头”、“忽上忽下”,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
0 x3 |7 q3 {4 k# b4 M4 s 专家认为,原因在于许多国家无法破解“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魔咒。
" B2 B: S' A0 x7 J) P$ J" x 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往往集中爆发,极易出现社会问题突出、经济停滞不前的窘境,从而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J& M5 x1 j- k2 V1 k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主要表现与基本特征有: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严重的贫富分化、过度城市化、增长转型困局、腐败问题突出、社会冲突加剧、金融体系脆弱、民主乱象等。: q! m/ h `- X1 G/ J$ k
当前,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600美元,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喜的是,中国保持了30余年GDP年均增速达9.8%的记录,当前经济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忧的是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各类陷阱已不同程度地凸显。可以说,未来五年,也即“十二五”期间,是中国绕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5 O$ x/ g. e& M, _/ T9 ]) z! h2 e/ s4 Q
中国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吗?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人民论坛杂志本期特别策划不仅针对6575位网友和50位专家进行了采访调查,还邀请了10余位国内各领域顶级专家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就腐败问题、贫富差距、社会冲突、过度城市化、公共服务滞后和经济停滞进行了重点分析,值得品读和深思。
/ o* E# M. g1 Y4 o) v# o, _" v4 E 中等收入陷阱”逼近中国?# { F( O* t: x+ ^" p
作者:胡鞍钢
, o; {' J2 P6 |% v" @1 a; z8 Z 当今中国社会主题已经是“转型是硬道理”,已经从“加快发展速度”转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转型的内涵已经由经济转型扩展到社会转型
1 f" T. ], t# | 十个关键词描绘“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人民论坛杂志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了以上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 # V. R' z5 ~6 ]) P+ S
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4 B8 L1 U8 X+ r' ~& R+ u) y9 E
“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一个新奇的经济社会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经济起飞过程中,当时被称之为“进步时代”,同时也被称之为“最坏的时代”,曾经出现过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政治腐败十分普遍、3 {- ^3 T% e( L: C
阶级矛盾冲突的现象。其他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也有类似的过程。
* V! \% T# d1 ]; \: S& o! R 这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即为什么世界工业化已经进行了250年,而近200个国家中只有少数发达国家?为什么很多国家不能从发展中国家变成发达国家?或者再进一步问,为什么很多中等收入国家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常常“跌跟头”、“忽上忽下”,甚至可能出现经济停滞或倒退呢?例如,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数十年来,他们都未能跳出这个陷阱。
0 @; Z; |* _% n& E7 W9 \ 中国发展前景的两种“可能性” 通常来说,一个国家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 F( v( ?9 _; P8 }( S* j
第一阶段是从低收入到下中等或中等收入阶段,也是经济起飞阶段,总体上这一经济发展模式是由要素驱动的,表现为要素高投入、空间低集聚、贸易低附加值、自然资源高消耗与环境高污染。由于利用“后发优势”和“对外开放优势”,比较容易实现一段时期的高增长。
9 i) H9 Y2 W! ? 第二阶段是从下中等收入到上中等收入阶段,这一阶段为重要的经济社会转型期,这是欠发达经济体成为较发达或发达经济体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有三种可能性:如果转型成功则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或经济起飞,顺利进入上中等收入;如果转型不成功,则停滞在原有的水平上;如果转型失败则可能中断经济起飞,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 H3 p0 q+ `0 k& | 第三阶段是向高收入或发达经济体过渡,表现为知识和技术创新驱动,生产要素高度空间集聚,产品高附加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8 S o! p( Q3 Q4 M+ ]7 ] 中国从1995年之后就从低收入阶段进入下中等收入阶段,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 政治与社会不稳定因素激增是与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
6 E$ I* p( A3 z- Y 尽管中国一直保持政治稳定,但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以治安案件数、刑事犯罪案件数为例,从1990年以来都是持续上升的。
: V/ c- ]2 d" e: N' x/ t9 o, H0 Y) l 实际上,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就提出了中国发展前景的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另一种可能性就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1 N* w1 p( k1 A# G 这充分表明,党中央早已充分意识到我国目前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是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系的,也是与当前阶段的发展特征紧密联系的。对此党中央及时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治国方略。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挑战—应战”模式,也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思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