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要为中医注册 将中医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阅读[5642] 回复[0] 打印 | 收藏
字体大小: 小 | 大
 
|
2012年起,澳大利亚将对全国的中医进行注册,澳中医师、针灸师、中药药剂师都将成为注册执业者,中医得以纳入该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分析人士认为,这将为中医、中药在澳大利亚,乃至西方各国的发展开辟道路。
. w; e g% `! l$ P7 `
( q" w9 F, O( z: P9 j 本报堪培拉7月19日电 (记者李景卫)记者日前在悉尼举行的澳大利亚中药行业联合会首届理事就职典礼上了解到,澳大利亚将从2012年起对全国的中医进行注册。这意味着,中医师、针灸师、中药药剂师都将成为注册执业者,中医得以纳入澳大利亚医疗保险体系,将正大光明地走进澳大利亚普通医院和主流医学体系。分析人士认为,这将为中医、中药在澳大利亚,乃至西方各国的发展开辟道路。7 p# G: N. t( y( t9 c; @
) g" @- n7 y+ o6 a# B+ ]& r
打响“红花保卫战”9 z a; d W5 R) G0 c
, N3 S. J) Z! g0 H: y
成立澳大利亚中药行业联合会是当地中药界多年的梦想,而联合会的成立却是因为“形势所迫” _ s* Q" }) J9 [6 C4 R4 i
! V! L* ?: Q" o o/ g
澳大利亚中药行业联合会成立于今年1月29日。成立中药行业联合会是当地中药界多年的梦想,而联合会的最终成立却是因为“形势所迫”。事件的起因是澳大利亚药物管理局引发的“红花事件”。3 a7 k) p. a' q$ R; m6 I: b7 @6 e
) I# t2 p8 V: R% X# `
红花是一味常用中药,有很好的活血化淤功效,也广泛用于食品和保健品。2009年9月初,澳大利亚药管局向有关中药进口商发出一封信,要把所有含红花成分的中成药召回,原因是药管局下属的传统药评估委员会对中药红花做了评估,认定红花不安全。药管局准备将其风险级别从“低级”升为“高级”,而按澳大利亚药品管理法律,列册药品由低风险升为高风险,就要从药品名册上剔除,不可继续使用。$ S2 R) y- s" Z8 v2 v5 n) C
+ K4 j8 A4 R+ f- {3 p( t2 |
接到信之后,当地中药行业一大批有识之士认为,应该马上采取联合行动,与澳药管局对话,一场“红花保卫战”打响了。当年9月16日,北京同仁堂澳大利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目前已担任澳大利亚中药行业联合会会长的马安阳等业界人士来到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强烈要求澳药管局对红花重新评估,同时要求药管局听取中药行业的意见。% e$ b$ w2 j$ k U( X
, l5 m) P" u6 x' b7 B, o
接着,中药界又请专家、学者撰写了对红花的研究报告,并联合行业力量起草了一份“红花立场书”。与此同时,北京同仁堂总部也给予大力支持,立即提供了中国红花研究的大量资料。马安阳等中药界人士把所有资料都提交给澳药管局,为红花“申冤”。经过据理力争,药管局致函说,召回红花的工作将推迟到2010年2月底。
$ @& q ^6 b, t7 P$ i
& n3 @3 i& u9 r% L8 j 在此情况下,澳大利亚中药界人士加紧筹备,抢在2月底之前成立了澳大利亚中药行业联合会,这样就能以整个行业的力量、以合法机构的名义应对“红花事件”的挑战。在联合会的不懈努力下,澳药管局决定将传统药评估委员会对红花的评估打回重审。至此,一场“红花保卫战”初战告捷。
; x" _* l, X: @$ W3 Z& f+ I7 v" e& { m# E
悉尼喜见同仁堂$ a: e( Y3 }" D/ ^& r
5 K2 g; e4 `; z" X T
根据一项调查,17.9%的澳大利亚人接受过中医治疗# T: G" ^" {! O& _( t2 O( n
# `" c1 N% R5 x/ J8 | 在澳大利亚悉尼繁华的唐人街里,餐馆、药店、礼品店招牌林立,其中有一块牌子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享誉华人世界的“北京同仁堂”。
2 n- X8 G" N D( i. Y. ^
- Q! o% w2 {- Z' c; U6 E 来到店内一看,药柜齐整、医师坐堂,看病的看病、抓药的抓药,仿佛真的置身北京的同仁堂,而就诊者不同的肤色,却诉说着这个异国同仁堂显而易见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
0 c$ |7 d4 m8 b6 s
+ ^0 f8 ?. `; l; v9 L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人开始看中医、吃中药。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曾经在澳全国作过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7.9%的澳大利亚人接受过中医治疗。澳大利亚全国现有中医师、中医针灸师、中医药剂师约4500人,他们为中医、中药在澳大利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努力。2005年7月和2008年1月,北京同仁堂集团澳大利亚分公司先后建立了同仁堂悉尼分店和布里斯班分店。
( n# @ r/ ~3 a# X% x, u
/ q0 Y$ R. a: @1 z% @ 中医精髓不可丢0 r5 R8 o' C# n% F
- z) f8 }$ I$ X) e& t) a
澳中医界面临的问题是,不能让西医主导中医注册,中医现代化不能变成中医西医化
Q+ r, r/ U. \2 C9 Q4 b( p" v5 O2 M0 @+ M8 G
中医、中药在澳大利亚的发展是否就此一帆风顺了呢?日前,记者在悉尼参加澳大利亚中药行业联合会首届理事就职典礼时,专访了马安阳和澳大利亚中药行业联合会医学理事、澳华医学会社区健康委员会副主席林奇恩。他们认为,中药是中医师治病的武器。要使中医在澳大利亚顺利发展,走进当地主体医学系统,首先要很好地保护中药。3 k, N2 m8 O" I& Y z1 `# T
L) |: x! F# V; u N# u 在多数欧美国家,中药仅被列为食品补充剂。不过,有着多元文化传统的澳大利亚显示了包容性与超前性,将中医药列为辅助医学,或补充医学。8 D V. d U! Z2 r
% |) N" g) \; [* s; U3 u* l4 C
2002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为1111名中医师、中医针灸师、中医药剂师注册,不但承认中医为医学,而且在2005年允许中医进入各大医院,像西医一样正式为病人提供服务,这在西方国家并不多见。 t/ ~1 i3 h9 R" r
! t9 ~$ h+ @/ |. Z- d( G
澳大利亚全国中医药协会会长关滨和澳中医学会会长韦国庆告诉记者,2012年的中医注册是一件大好事,但困难犹存。% H' B6 P5 \8 N7 G2 d
: N3 \9 s9 t) `" n 他们说,中医是中国的国粹,由于认知局限,现在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对中医的研究方向和学术论点都很西医化。中医从业人员应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更应深入探索中医本身的特性。否则,西医的理论就会影响和动摇中医的基础理论。澳中医界面临的问题是,在注册时怎样把中医、中药的精髓和特殊性体现出来,不能让西医主导中医注册,中医现代化不能变成中医西医化。3 X S, i4 H; |& o8 o
" H( t Z8 J T5 Y$ {( Z: Q9 ? 澳大利亚全国对中医进行注册,将对欧美各国产生积极影响。据报道,加拿大国会得知澳大利亚要进行中医注册后,也在讨论是否要仿效澳大利亚。看来,中医走进西方主流医学体系已经曙光初现。 (责任编辑:刘晓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