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病菌”已致多人死亡 恐袭全球 如何应对?(图)
阅读[6630] 回复[0] 打印 | 收藏
字体大小: 小 | 大
 
|
“超级病菌”已致多人死亡 恐袭全球 如何应对?(图)
“超级病菌”已致多人死亡 恐袭全球 如何应对?(图) 综合新闻
# t; i% i2 G8 l" b' E1 W5 p- J' r. ?9 p$ x5 [
7 I% |1 j0 ]1 P5 H" N! ^8 E
# ?& I8 i# }% S% s6 X) b- ~+ G3 `
0 g8 ~1 D5 t; P' J$ f4 Q
中新网8月13日电 综合报道 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出现的一种“超级病菌”,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耐药性,有专家称,这种新型细菌变种基因有可能在全球蔓延。0 {/ X. R5 j/ \ p6 m& y. s) g E) Y
7 U1 v4 Y) v: X, E2 d “超级病菌”散至多国 已导致多人死亡! v% i+ [- n/ N! ] h4 M
3 d: P' w w3 }( c' i1 ~9 f; @ 抗生素耐药性领域的医学专家将这种变种基因命名为NDM-1,它最早出现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后来有不少英美等国的游客前往这些南亚国家接受价格低廉的整形手术,使得这种基因得以传播。有报道称,这种变种基因目前已经传播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而且在英国已经出现了5例感染死亡者。
9 o* F( y5 k5 B# ^) m1 R K. x* V8 g& D9 z$ { v& T. G
英国科学家在南亚和英国病人身上发现的这种被称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ew DelhiMetallo-beta-lactamase,NDM-1)新基因,几乎所有抗生素都对它无效,其中包括效力最强的碳青霉烯类。
5 L, f7 Z+ n+ |4 J
9 W+ r& E6 Y+ m 最新一期《刺针》医学期刊警告,赴印度接受整容手术在意便宜医疗的游客,有感染几乎抵抗所有抗生素的“超级病菌”的风险。
: b6 m; E0 B/ n/ I; f+ G
* j; W2 L7 m6 a/ w 研究还警告称,“NDM-1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可能性极高,国际协同监视有其必要”。7 j% L: K2 m* g1 Q4 x5 x! P' r
0 D* |6 l" C" n: F( v 印度害怕医疗旅游产业受影响! s/ ]7 m% B# D) v; G
5 I2 V# u/ Z) _ 不过印度当局认为上述顾虑言过其实。% A) ~4 S- \! l3 u& s+ Z' o
" P1 {0 h/ ?2 ]4 Y# I. ~ 印度《经济时报》引述印度医学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卡图契说,抗生素无效确值顾虑,但就此非难一个国家并不公平,“根本无需恐慌”。
2 B# |- p; K% ^# s2 @: B
0 P5 q) e d: `1 [# O8 C. @. t 德里医院Max Healthcare资深顾问马哈扬说,外国“医疗旅游”观光客感染这种细菌的机会微乎其微。他表示,通常只有加护病房内使用呼吸器或病危患者才会感染这类细菌,前来接受选择性手术的外国病患感染机会根本微不足道。
) I8 s9 f; ?0 }+ W
* h( \: I5 r3 x; `6 Y 此外,印度首都新德里被用来为超级病菌命名,德里医界为之恼火,印度卫生与家庭福利部也大感不悦。印度医学研究委员会计划在国际场合对研究结果声明异议。
" e+ g6 Q6 i* o; o! ?$ M) U3 R' r+ _3 v5 L3 @
当地医界认为,NDM-1样本取自清奈和哈雅纳省,以新德里命名不仅不恰当,更将对印度医疗旅游产业造成破坏性影响。7 K" J4 D# \' S4 ^( Z
8 W' T. E; g" s# u) b 新德里巴特瑞医院总裁巴佳依表示,上述研究一经刊载,将使有意来印治疗的人心生不必要恐慌,即使他们大多数都是前往密切监控院内感染的大医院。
1 ~5 i6 g2 ^- K5 l4 Z- [ _: X; h; C- x: u& g( o
印度卫生与家庭福利部声明说,该研究由欧盟,以及生产相关抗生素的维康信托和惠氏药厂赞助,多位作者都有利益冲突的问题。
6 v& z1 u2 y$ a: ~' F, k* _8 A1 ~- n
印度医学研究委员会计划对研究结果声明异议,主任委员卡图契表示,将在国际会议场合表明立场。不过他坦承,本地确实存在滥用抗生素现象。
8 m& `. j) V% E; r
+ P$ E8 ?8 y2 p 专家担心“超级病菌”或成全球性难题$ V' E8 } L- e7 r: t. {) N2 I
\% }0 G( j+ ]7 B/ |) f 英国卡迪夫大学专家蒂莫西-沃尔什认为,这种病菌将迅速成为全球性问题。因为这种病菌正通过跨国旅游向全球扩散,一旦达到临界点,它将像“非典”和其他流感病菌那样迅速传播。
5 j4 Z- D# a* x( O" S4 c! N
7 D: K( T }. K. s3 n% @ 研究人员说:“大量病例似乎都与前往印度次大陆旅行或者接受手术有关,空中旅行和移居使这种超级病菌可能在不同国家和大陆之间迅速传播。”" C( C+ L) m/ x1 O
4 M2 c: u3 Q$ d7 U& z2 M 英国健康保护署报告指出,到目前为止,这种病菌是通过医院中的病人传染的,现在还没何万无一失的方法杀死它们。目前只有两种药物对这种“超级病菌”有效,其中一种是有50年历史的老药,但对肾脏损害严重。而且一旦病菌继续扩散,这两种药物的药效将被迅速削弱。
+ W5 N; Z$ @2 ?链接>>比利时报告感染“超级病菌”死亡病例
) W. ]1 s! N' A, D 据外电13日报道,一名比利时男子身染源自南亚、抵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病菌”身亡。
/ n3 B+ R% d- O4 `9 _: f 报道称,这名男子是在巴基斯坦一所医院接受治疗时受到感染,后被送回布鲁塞尔医治。/ s2 O- @6 |0 t5 }' Q5 F
医生称:“他在巴基斯坦的一次旅行中遭遇车祸受伤,因腿部伤势接受治疗后被送回比利时,但他已经收到感染。”2 p7 t2 M) Y) c3 [
医生说虽然给这名患者使用了药效强劲的抗生素但还是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 L$ C* P' R1 E4 u. n 比利时当地媒体称,这是该国第二例感染“超级病菌”的病例。
: A2 v' c! i% \ 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出现的一种“超级病菌”,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耐药性,抗生素耐药性领域的医学专家将这种变种基因命名为NDM-1,专家们担心这种新型细菌变种基因有可能在全球蔓延。(中新网8月13日电)
; E9 g6 m% |8 C% t+ ?& X% B链接>>“超级病菌”现南亚 有全球扩散危险 w0 ~9 s. l ]) q1 e( X' ^: i
抗生素是人类抵御细菌感染类疾病的主要武器。但是,最近,这种武器遭到巨大挑战。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11日刊登的一篇论文警告说,研究者已经发现一种“超级病菌”,它可以让致病细菌变得无比强大,抵御几乎所有抗生素。目前,这种“超级病菌”已经从南亚传入英国,并很可能向全球蔓延。+ S& p% |2 |' m# Y4 T9 h
一种超强的酶
+ r% H0 J) h4 C$ D& b5 B. l 这项研究由英国卡迪夫大学、英国健康保护署和印度马德拉斯大学的医学研究者联合进行。研究人员称,他们在一些赴印度接受过外科手术的病人身上找到一种特殊的细菌,这种细菌含有一种酶,它能存在于大肠杆菌等不同细菌DNA结构的一个线粒体上,并让这些细菌变得威力巨大,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具备抵御能力。
& \; U" _; {8 M( s6 w 去年,卡迪夫大学的研究者蒂莫西。沃尔什首次在一名瑞典病人感染的大肠杆菌和肺炎杆菌中确认了这种酶的存在,并将之命名为NDM-1.$ k" ?6 F4 s5 w/ K
已有致死病例
" B i9 a" ^' M" {0 j 研究者发现,2009年英国就已经出现了NDM-1感染病例的增加,其中包括一些致死病例。参与这项研究的英国健康保护署专家大卫。利弗莫尔表示,大部分的NDM-1感染都与曾前往印度等南亚国家旅行或接受当地治疗的人有关。; z+ ~/ o3 C; _0 Y
而研究者在英国研究的37个病人中,至少有17人曾在过去1年中前往过印度或巴基斯坦,他们中至少有14人曾在这两个国家接受过治疗,包括肾脏移植手术、骨髓移植手术、透析、生产、烧伤治疗或整容手术等。不过,英国也有10例感染出现在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海外治疗的病人身上。8 K" H; [/ ]' f8 p
目前的研究发现,携带NDM-1的大肠杆菌感染,会导致许多病人出现尿路感染和血液中毒。一部分感染者病情较为缓和,但也有一些人较为严重。在已发现的NDM-1细菌感染病例中,至少有一例已经对所有已知的抗生素具有抗药性。6 K, @( _7 @& M
英政府发警告
b1 o1 R8 T/ Q 类似的NDM-1感染也出现在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荷兰。尽管目前在英国只发现了约50例病例,但科学家们担心它还会继续蔓延。沃尔什说,现在还无法确定NDM-1在英国到底蔓延到什么程度。英国卫生部已就此发出警告。) M& f/ [- }3 X) D+ b+ Y, A
“由于频繁的国际航空旅行、全球化以及南亚国家医疗旅游业的兴起,NDM- 1现在有机会迅速传播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沃尔什警告说。9 D+ X: r# e' Q- B( Z
% Q' f! t# l) A4 Y7 K' e% E6 B ■名词 ^; R/ s `- g
抗生素
5 O; |/ ?% m4 o: c# r! J% O- `/ x" M/ V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k0 y% x" R% O4 {! ]
抗生素基本上可分为二大类,一为抑制病原的生长,二为直接杀死病原。可用于治疗大多数细菌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主要来源是发酵,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和半合成方法制得。8 E' S* r- D; f: o, h% L
发现并应用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革命,它成为人类同死神抗争的一大武器,因为人类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就是细菌感染。(宗禾)
: I$ c9 H# U0 |7 {/ ?9 R3 U 疑问1" @" c( P' S0 F
“超级病菌”有多大危害?% g; U$ h$ v/ u' t b
能轻易在细菌之间复制和传播,可能让某些疾病出现迅速人际感染,成为全球重大健康威胁。! t6 s- ?3 W4 c. k: _6 A
各国研究者都指出,NDM-1可能成为重大的全球性健康威胁。0 x4 `' Z5 Z5 B- @0 V8 w8 h, B
NDM-1是在细菌的DNA结构中找到的,它可以轻易在细菌之间复制和传播。英国健康保护署专家大卫。利弗莫尔说:“由于这种酶可以在细菌和细菌之间转移,因此,我们担心它出现在某些能引起严重感染的菌群上。”而这最终可能会导致某些疾病出现迅速的人际感染,并且几乎无法治疗。“在英国的医院里,已经出现了携带NDM-1的病菌在病人和病人之间传播的感染。# O: p) O. @# z! e& w, ]
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论文指出,NDM-1病菌在全球大规模蔓延的潜在危险“清晰而令人恐惧”,这主要是由于空中旅行、全球化和人口流动都为NDM-1在国家和大陆之间迅速蔓延提供了机会,而目前大部分国家对此还没有引起警惕。% b& Q- u( ^) r6 Q3 T; M
英国卫生部发言人表示,该部门正在与健康保护署就NDM-1的问题展开合作。这名发言人说,医院必须确保采取良好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防止任何可能的蔓延。(马晶)+ ]/ _3 o; n0 Z
疑问2* g2 e% K7 Z3 B j
病毒变强谁是“祸首”?
* J8 G c' G5 V( \/ M% E “超级病菌”的出现,祸首可能正是人类自己。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导致病毒产生更强的抗药性。3 p" n& y% ~6 O# M
研究者指出,“超级病菌”的出现,祸首可能正是人类自己———滥用抗生素。
: i7 {1 R9 V+ i* [3 n 上世纪40年代,青霉素开始被广泛应用为抗生素,此后,细菌就开始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这也迫使医学研究者研发出了许多新的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也导致了许多药物无法治疗的“超级感染”,如抗药性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等。
/ Q) }4 P" T2 n0 L. X ~: K* o 医学研究者指出,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抗生素通常不需要处方就可以轻易买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普通民众滥用、误用抗生素。而当地医生在治疗病人时就不得不使用药效更强的抗生素,这再度导致了病菌产生更强的抗药性。
8 K9 M1 B- k8 Q6 o* k$ h6 ~ 英国科学家沃尔什认为,NDM-1可能已经在印度广泛流行,而当地的医疗机构辨别NDM-1的能力可能较弱,也没有充足的抗生素来治疗被感染病人。沃尔什说,NDM-1从罕有的病例发展到目前普遍存在于印度1%到3%的肠道菌群感染者中,可能只花了短短3年。
1 Z: S; q* x8 D* V: L$ X! l 疑问3 1 z$ l2 f- d) ]/ d- w7 C% z
如何应对“超级病菌”?
" v% C0 E9 i) M6 t$ `" | C0 R 未来10年内可能都不会有对NDM-1有效的新抗生素出现,但勤洗手能有效阻止其传播。
. S" V; I# z: Z1 `% o/ d 英国卫生部宣布,英国已经开始讨论研制新抗生素的办法,但是科学家警告说,可能10年内都不会有对NDM-1有效的新的抗生素出现。* V) c- W# T) J4 F
沃尔什说:“我们极度需要一个全球性的监控体系,也极度需要针对此类病菌的新的抗生素。”他指出,目前对携带NDM-1的病毒还具有一定效果的只有2种抗生素,但很快这些病毒就可能对这两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 @( }$ U8 F8 N( x 科学家指出,要阻止NDM-1的传播,必须尽快识别NDM-1感染病例,并将任何感染者隔离起来。其他的感染控制措施,例如对医院设备进行消毒、医生和护士用抗菌香皂洗手等,也能阻止NDM-1的传播。
4 l% o: B( ~; R/ L, ~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学者皮陶特呼吁,要求那些曾在印度的医院中接受过治疗的外国人在返回本国后先去医院进行筛查。
" w3 s; X+ t- L' P5 w6 e( J 英国健康保护署专家利弗莫尔则呼吁所有医院的病人、访客和医务人员都勤洗手,以防止NDM-1的传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