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洪湖遭遇70年一遇干旱 湖水最深处仅30厘米(图)
阅读[5667] 回复[0] 打印 | 收藏
字体大小: 小 | 大
 
|
湖北:洪湖遭遇70年一遇干旱 湖水最深处仅30厘米(图)

& X3 n' t& K/ u/ F! b5 C/ f$ F图为:渔民坐在自己的渔船上,望着干涸的湖底一筹莫展 记者戈昊怡摄 7 o4 G' S7 |- ?- C- ~, ?
今年以来,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降水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七成,53万亩洪湖水面减少了1/4,湖水最深处只有30多厘米。
7 V8 N/ U* U7 y$ h4 L- W干旱不仅让水产养殖遭受灭顶之灾,更让洪湖湿地的生态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洪湖到底怎么了?从去年的“水漫金山”到今年的湖底龟裂,洪湖正经受着一场水与火的考验。
% c( w8 R- l. `- d9 n' h# V- {: r6 {, r10万亩湖面见底多数渔家变“旱家”
3 e4 k6 i3 i7 j' {5 o前日下午5时许,住在洪湖深处的渔民孟凡美开始收拾被子,准备乘小船到湖心有水处过夜。他所居住的渔船10天前就旱在龟裂的湖底里,此后他每天晚上带着妻子、7岁的儿子到湖心有水处睡觉,因为那里可以洗澡、洗衣。3 E- w6 R; P5 D" w
通往湖心的沟是他花了3天时间挖出来的,沟底还有一层薄薄的泥浆,夫妻俩合力,小船便像雪橇一样划向300米外的航道。300米的距离,以前开船只用2分钟,现在却需要半个小时。; R, C, j) k4 e% e5 e
43岁的孟凡美是江苏人,20多年前跟随父亲来到洪湖养鱼,成为一名吃住均在船上的渔民。距离他“家”最近的湖岸是挖子沟村,直线距离约2公里,现在由于湖水干了,他必须七弯八绕6公里才能上岸。
7 E) Y( X B. P% u家里早已断水,他每隔4天要上岸买4桶纯净水,一天一桶,还要节约着用。吃的菜是镇上发下来的免费土豆,刮去皮不用洗就炒着吃。5 K; W9 X+ x- V( O) `

1 g% g6 f, K5 p图为:湖底死去的鱼 & x; {6 o& ]# m% y. M2 A! z6 H: r
像孟凡美一样,洪湖有以船为“家”的渔民3000来户,他们大多住在离岸3公里以内的湖中。持续的干旱让湖岸向湖心推移了三四公里,绝大多数渔家成了“旱家”。1 `5 f) r/ W; T! b- W
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统计,洪湖有水面积约有53万亩,由于持续干旱,目前有水面积已不足40万亩,1/4的湖区干裂。以往5月份,湖中最深处有两三米深,现在最深处只有30多厘米。如果干旱继续,湖水会降得更快。
6 T+ ^3 ?( ]" s0 a! `相关阅读:
- p. F3 h2 B3 |7 \8 n: D& [2 R$ e3 i
“鱼米之乡”50万人饮水困难 千湖之省遭遇大旱之痛) t) `# R V+ u1 O+ [, ~/ d
自去年秋末以来,湖北降雨持续偏少,在长达200多天的时间里,有66个县市的雨量为近60年气象记录最少,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0%,北部地区偏少60%到80%。
p! j% g2 l4 @0 m持续干旱面前,水草肥美的“鱼米之乡”变成了一片焦渴的土地:湖泊水体萎缩,洪湖、斧头湖、长湖等主要湖泊水体面积比历史同期少四成左右;为湖北提供丰富过境客水的长江、汉江,少见的持续偏枯;1300多座水库低于“死水位”运行,只有在确实急需供水时,才能靠泵站抽提水;三峡水库在上游来水少的情况下,下泄流量也被迫同步减少,被誉为“中国水塔”的丹江口水库,也出现了历史同期少见的“死水位”。
6 z1 c1 N3 ~+ O$ ?& y% y来自湖北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报告称,截至16日,除神农架林区外,全省83个县市区均有旱情,受旱农田面积1664万亩,有50.2万人、15.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V" U" g5 Q; m9 m$ V! @" w
多水的湖北这个夏天到处可见干旱的北方景象:81岁的余友福必须每天花几个小时去挑水吃,他所在的孝昌县小河镇花山村里,当家塘干了,井也枯了,300多名村民两个月以来一直面临附近无水吃的难题;因为饮水困难,一些学校甚至被迫停课。
- p+ M: C% @6 @/ L2 z! r# R黄冈市是此次受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介绍,全市的中小河流有90条已经断流,387座水库不能放水,115座已经干涸,28万口塘堰中有近10万口已经没水了。
: q3 a7 _! j! i3 u6 C4 q干旱给有粮仓之称的湖北粮食生产带来灾难。在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安县七里坪镇黄山村3组一片油菜田里,记者看到,由于受长期干旱影响,油菜歉收已成定局,多数稀稀拉拉,壳瘪粒小,有的甚至干枯变黑。正在割油菜的一位妇女告诉记者,这一片油菜田,正常年份可以产四五百斤油菜子,但今年两百斤都产不到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