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安徽池州突发山洪35万人受灾(图) [打印本页]

作者: dragonRider    时间: 2010-7-14 10:36     标题: 安徽池州突发山洪35万人受灾(图)


6 n+ y5 U9 }4 q. u) k
8 Z. e; ?1 t0 O. T( n- m , W- V- k& t; o  Y% ~( H( G3 N
( p1 U$ I( Z1 D* V# B/ \* |# u
  中新社池州7月13日电  中新社记者 成展鹏 张娅子2 w+ D2 @% f& E. m# s

; Y4 r8 ]9 o+ V8 G5 d/ b1 ?  7月13日凌晨至下午17时,安徽池州贵池区普降大到暴雨,突发山洪,全区受灾人口35万,农作物受灾面积39366公顷,直接经济损失 19870万元人民币。# i4 ~- J/ A: S8 I" ?9 E8 m

! q: d0 a& k3 p% n- K  7月13日晚上7点,中新社跟随着池州市民政局送帐篷的救灾车沿着齐石公路赶往受灾比较严重的贵池区潘桥居委会红星居民组。
" \) x& l( d4 R- H4 v6 p2 w3 y5 x# F1 W0 F; y7 b% l. a' h' D
  雨依旧在下,公路旁多处山体滑坡,泥沙堵住了路面,不时有石块从山中滚落。灾区部分乡镇供电停止,移动信号中断。
2 T- @5 d2 \7 X- U9 Y. I: W" ~% o0 d9 L
  洪水虽然褪去,民房外墙上还清晰的留着洪水冲刷过的水印。/ ~6 Q; V& E( ]+ t% ^
" b1 o, y$ y- C; }, y
  惊魂未定的村民拿着手电筒聚集在公路上,等待救援物质的到来。
" k) O* p( D+ u% u
$ s1 |" c! J+ j. Y0 f! c  见到记者进入村庄,村民们纷纷围过来,讲述这令他们惊心动魄的一天。, V: g4 R, f2 k8 `$ v, r2 x
2 [3 G2 L! ?2 h! X+ [/ D6 q
  村民王秀芳丈夫在市区打工,一个人带着孩子住在村里。早上六点多自己与孩子还在睡梦中,突然被外面的锣声惊醒,才得知山洪爆发。她急忙将楼下的家居用品往楼上搬,但是只搬上几样物品,洪水就冲进了家门。她带着孩子快速逃到二楼楼顶,还没有站稳脚跟,洪水就将整个村庄淹没。站在楼顶上,她看到齐石公路上、山顶上站满了逃跑出来的村民。' ]1 i- m$ q. A" b* s

+ p  B" C. m0 h- t  王秀芳的丈夫已经从市区赶了回来,12岁的孩子趴在父亲的背上对记者说,爸爸回来了,我们就安全了。9 z& ]: n/ K0 I$ V- u

; q6 N. A+ ^, r5 d: \0 _& J' N  几个妇女抹着眼泪说,洪水下来的太急了。全组80户村民家家被淹,洪水深达3米多高。村民家的家禽全部被洪水卷走,大多数物品没有抢救出来。' e2 q8 c, d$ v- u
! U. @* K( p6 ~4 m9 v
  晚上10点,救援人员还在为村民搭建帐篷,村民们在自己房子里寻找可用的物质,蜡烛将这个被洪水侵袭的乡村点亮。* A/ f# ^4 K+ R! F4 D
% e  S0 P; G! U" y" c8 w
  据了解,从13日凌晨4时多开始,池州贵池区局部地区最高降雨量达到245毫米,为当地自1998年以来最大的暴雨。从13日11时起,贵池区防指启动防汛应急预案2级响应。当地已组织数百名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组成多个小分队深入灾区,投入抢险。据初步统计,山洪突发地区己安全转移受困群众4102人,其他受困群众正在安全转移中。

图片附件: U2107P1T1D20671368F1394DT20100714171623.jpg (2010-7-14 10:35, 83.37 KB) / 下载次数 648
http://chineseinvegas.com/attachment.php?aid=195&k=e85a8a1430f2e1bcca4d74669c12a139&t=1760066117&sid=CcVAcQ



图片附件: U2107P1T1D20671368F23DT20100714171623.jpg (2010-7-14 10:35, 82.91 KB) / 下载次数 641
http://chineseinvegas.com/attachment.php?aid=196&k=6dde375a92d0cc54ffee5b94f2e5820d&t=1760066117&sid=CcVAcQ






欢迎光临 拉斯维加斯华人|拉斯维加斯华人论坛-ChineseInVegas.com (http://chineseinvegas.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