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幕
阅读[5443] 回复[0] 打印 | 收藏
字体大小: 小 | 大
  
|
7 l) H/ X. W) w( S
# t! }; C) Q1 O- f- V# Z. i" O7 ^
新华网四川西昌10月1日电(记者 白瑞雪 李清华 王玉山)随着嫦娥二号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 {9 u6 [/ d2 V) a
8 Q4 t6 f9 v1 u4 l4 J* L0 ?$ t
作为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4 X* A+ v: ?' `/ \: J
6 s ~& B% L2 ~+ b 把这一“探路先锋”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这是这种推力更大的新型火箭第一次用于探月发射,也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31次飞行。
f; L. W9 Y2 a! k1 n& u
8 U& b( N$ A- Y6 q4 U- k 在零星细雨中起飞约25分钟后,火箭把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这标志着我国成功突破直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 U, z3 E! k; d+ k3 l
5 N( {! q3 V6 j. O6 g' S
这一技术的突破,为嫦娥二号铺就了一条“快速路”,奔月时间比嫦娥一号减少7天。
1 s2 v# Z9 r5 h. ]7 x/ N$ y
4 E* e' {9 T0 g I8 E: M3 l 此外,嫦娥二号还将对X频段深空测控、100公里月球轨道捕获等关键技术进行验证和突破。
2 K4 {( s" r3 }6 D5 Q' N2 U, I7 t. J, p: ]& Y" e9 j
再过112个小时,这颗卫星将抵达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附近。经过3次近月制动,卫星将建立起距月球100公里的圆轨道。) |( _9 q2 {* ~0 k5 g9 G( m
0 S6 f0 W- F* U( k$ D
在这个比嫦娥一号工作轨道低了100公里的高度上,搭载在卫星上的7种有效载荷,将帮助嫦娥二号实现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等4大科学目标。其中,新研制的CCD相机能够将图像分辨率从嫦娥一号的120米提高至优于10米。: y$ _' Z3 Z1 w( l% S: U- f' i
^- z) I3 v; C( R “这颗卫星飞得更快,离月球更近,‘看’得更精细了。”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
c4 `% e8 j7 g2 K( ?" w- ]: a% _. z9 `2 ]; f
在轨工作期间,卫星还将降至15公里高度,对嫦娥三号备选着陆区进行拍摄。图像的成功传回,将成为嫦娥二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的重要标志。" M# m U- q5 \0 R; S
! P- F3 R2 X0 Y2 L 嫦娥二号任务总经费投入约为9亿元人民币,卫星在轨工作设计寿命是半年。8 f; _* E- p7 U- R
/ r, m/ G. X6 N# R# L 对于卫星的“归宿”,吴伟仁表示,落月、飞到更远的星空或是飞回地球轨道,需要在轨运行一段时间后才能决定。
% h- }# X& Y0 r8 e' W+ w' t+ ?, g3 p3 @8 m1 B
在以撞月方式结束494天的飞行之前,嫦娥一号向地面传回总量约为1.37TB的科学数据。基于这些无偿与全世界共享的数据,中国诞生了首张全月图等科学成果,各国科学家发表论文100多篇。0 @' X" S4 ~, G, l
' U+ b3 h# E' O" Z+ M9 I6 i “如果说嫦娥一号开启了我国的深空探测,嫦娥二号就是为‘软着陆’和更远的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基础。”吴伟仁说。
1 l+ r' X. `/ M- [' Z* N: @1 |& u) y, j/ l1 P+ f% J- L& O; M0 v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为3个阶段实施。继嫦娥一号完成以“绕”为目标的一期任务后,嫦娥二号、三号、四号将共同组成以“落”为目标的二期工程。
$ U+ T3 j$ H8 D
9 L9 ~2 Y9 b4 _9 P 吴伟仁说,目前,嫦娥三号和四号正在进行初样研制,着眼于“回”的三期工程已完成方案论证。3 f9 y$ B+ F; H; [
$ G& ?( F# }8 e
“至于载人登月,我国尚无具体时间表。”吴伟仁说。 |
|
|
|
|